第144章
作者:意真      更新:2024-07-08 22:11      字数:2040
  会计司的人也不少,总让自己上也不是事。
  赵钰有柳安在怀,很快便想起要与他商议的事。便取出先前记下的任务,询问道:“我若要开一家书斋,要如何做才能让进书斋的人被称为‘被服务者’呢?”
  柳安拿起纸张看着,低声道:“服务...可是指服侍的意思?进书斋的自然是来买书或抄书,这要如何算?”
  赵钰也有些不解,摇头道:“这我并不清楚。”
  “服务...我曾到过江南,那边的书斋里面有雅间,也能端茶送水。不过在那儿看书的多是些达官显贵,都是在书斋交了不少银钱才行。”
  赵钰脑海中隐隐闪过一丝灵光,提出先前压下的想法有些迟疑道:“那若是开放书斋,交些许银钱便能入内看书借阅,你觉得此计如何?”
  柳安坐直身子看向赵钰,有些惊诧道:“这自然是好事。只是陛下若是这般,便不怕有人恶意损毁书籍?况且进来的人良莠不齐,将书借出去只怕便没有还回来的日子了。”
  更何况,他斟酌了一下措辞,暗示道:“恐怕不会有人愿意看见这样一家书斋的。陛下若真要如此,恐怕还要见见衍圣公。”
  作者有话说:
  衍圣公是孔子后代的爵位,在文中相当于一品文官。
  感谢在2022-03-31 01:19:24~2022-04-01 23:59:26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~
  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:卡萨布兰卡 1个;
  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:怀璧其罪,泱泱其秽 40瓶;我真的有22cm!!!、akashi 5瓶;之之中 3瓶;
  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,我会继续努力的!
  第78章
  衍圣公是圣人后代, 历来为天下读书人之首。
  又因着开国帝王武功起家,为了拉拢读书人便格外恩封孔家,衍圣公这爵位在乾朝相当于一品文官。而曲阜县的历任知县都是由孔家世袭,在知县普遍为正七品的乾朝, 曲阜县的知县为正六品。
  若真如赵钰所言要开这样一家书斋, 也该把孔家拉进来才能让人闭嘴。况且若论藏书最多,恐怕皇宫都不如孔家。
  赵钰听柳安的建议, 便也赞同道:“有孔家在确实更好。只是这样一来, 岂不是让孔家在读书人心中更是...”
  毕竟是读书人之首, 衍圣公若说一两句似是而非的话,他这个皇帝的位置怕就不稳当了。开办书斋是利于天下的好事, 可赵钰总觉得有些怪怪的。
  柳安心知赵钰的顾虑,温声劝道:“衍圣公如今身在曲阜,不管好与不好也该召见之后再说。况且便是开放书斋也不能是孔家操持,陛下命内务府以皇家名义打理即可。”
  听柳安这般说, 赵钰也放下心中芥蒂, 补充道:“既如此,各色孤本藏书也不能直接摆在书斋, 先命人以木活字印制上百本再说。”
  反正开一家这样的书斋也不指望赚钱, 既如此便更大方些好了。对赵钰来说纸张和墨也花不了多少钱,花钱买名声也不妨事。
  系统有些诧异, 它还以为宿主没那么容易摸透其中关窍,此时见二人三言两语便拿定主意, 不免暗戳戳道:“陛下, 支线任务如果失败并无重来的机会, 您确认要这样做吗?”
  赵钰只在心中回复道:“成与不成, 这都是迟早的事, 如今提前些也不打紧。”
  系统听完便隐匿身形不再多说,柳安察觉到什么一般左右看看,将手按在袖口处警惕道:“何人在此窥探!”
  这目光莽撞大胆,并非隐在暗处的龙威卫所有的目光。如今陛下的帝位看着稳固,但甄家根深叶茂免不了有一二漏网之鱼,又有北静郡王隐在暗处,若有忠仆暗杀也未可知。
  赵钰微愣,寻常这系统都隐匿在自己脑中不曾出现,他便也未曾发现不对。刚得到系统时他也曾试探过龙威卫,却并无人察觉异常。如今柳安却能察觉,想来不光是武艺高强之故,也当有来历不凡的缘故。
  他用中指敲了下桌板道:“可有人隐在暗处?”
  片刻后房梁上传来声音道:“并无。”
  柳安蹙眉,正待斥责却被赵钰拦住,赵钰微微摇头后附在其耳边道:“莫急,我心中有数。”
  这会儿不急将其中详情告知,这些灵异神怪之事并非人力可及,也免得景明为自己操心。原本很是紧张的柳安闻言也冷静下来,和赵钰对视一眼后道:“想来是我多心了。”
  柳安挽起袖子帮赵钰研磨,提起先前被中断的话题道:“陛下之意已决,我自然唯有从命。不若陛下将所思所想写于纸上,日后也好着人安排。只是皇宫中藏书众多,陛下宜当先行挑选一部分。”
  赵钰叹了口气,神情复杂道:“儒学发展至今,颇有些空谈不务实事之嫌,我亦不可重蹈覆辙。便只挑四书多多印制,其余的净选些农书、律书、水经一类。”
  如今朝中上下被他整顿一番才显得有几分朝气,若论从前,却是沉沉暮气。一应大小官员仿佛都将乡试会试考察的律法、农桑等全然忘却,大多只会吟诗作对、攻讦陷害而已。
  现下也算是略好些,也是上行下效,他们才对百姓上心。
  这话若要朝中儒生听见定是要破口大骂,柳安却笑道:“陛下说的是。总有人觉得当官便高人一等,拿百姓不当回事,下面各地衙门的工房农房都像是摆设。如今偶尔与友人通信,便是小县里的农房也会下地指导农桑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