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32节
作者:狂风徐徐      更新:2024-08-24 17:33      字数:4673
  “五岁。”
  “可愿拜孤王为师?”
  皇甫忠大喜,再次拜倒在地,“若得殿下垂青,实在皇甫全族之幸。”
  “所以,不需要多想。”李善挽起了皇甫忠,轻声道:“冲锋陷阵、指引道路、出谋划策皆不用你,但若要收复固原,非你不可。”
  这句话,李善是真心实意的,皇甫忠这颗棋子看似不重,但皇甫一族在原州的势力根深蒂固,蔓延到太多的地方,三教九流无处不在。
  这些日子,李善一边暗中派人打探,一边时常询问皇甫忠,知道了很多很多……大致的计划渐渐在脑海中成型,而皇甫忠是其中关键的一环。
  当然了,计划要不要实施,能不能实施,还有太多的地方需要斟酌,也需要根据局势随时进行修改。
  一旁的李楷眼神略有些古怪,他可记得清清楚楚,李善之前也收过一个弟子……苑君璋的儿子元宵正。
  在代县的时候,李善还时常教元宵正些什么,但自从苑君璋入朝之后,听说即使就住在日月潭,也基本上见不到李善。
  一切都很顺利,李善遣派亲卫快马回京禀报,得到了李渊的许可,开始了正式的换俘。
  十二月十日,梁洛仁许皇甫忠的妻子刘氏及五岁的儿子离开固原,李善派了王君昊陪同皇甫忠前去迎接。
  十二月十五日,苏定方亲自领军,与梁军在固原县以东二十五里处对峙,以李正宝、辛獠儿交换李神符、段德操。
  十二月十六日,梁洛仁放归千余唐军俘虏,苏定方按照数目,放归了同样数量的梁军俘虏……有点搞笑的是,当日挑选的时候,不少梁军俘虏都不肯回去。
  想想也是啊,朔方郡虽然地理位置重要,但非常贫瘠,梁师都多年来就算一再惨败在李道宗、杨师道、段德操手中,但每年都要出兵,其实不是为了攻城略地,而是为了抢东西,抢财物粮食。
  这些梁军俘虏如果还有家人在朔方郡还想着回去,如果没什么家人……回去了说不定吃的还没在俘虏营吃的饱呢,回去干什么?
  回去挨饿啊?!
  虽然道理不同,但思路是一致的,李正宝、辛獠儿两员梁军大将在交换之后,偶尔对视一眼,都既觉得自己心虚,同时也想窥探对方的内心到底是怎么想的。
  梁师都真的还能等到突厥再一次来援吗?
  梁师都真的能逆取关中吗?
  李正宝、辛獠儿都已经不太相信……那位邯郸王当日将所有的一切剖析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,他们心中已经没有什么侥幸了。
  到底应该做什么?
  到底应该怎么做?
  他会怎么选?
  再次视线对撞了下,李正宝舔了舔发干的嘴唇,心里懊恼不已,如果当日邯郸王是一个个的劝降就好了……自那之后,他与辛獠儿再也没有关于战事的任何讨论。
  第九百二十一章 选择
  固原县,一处偏僻的小屋内,孤灯一盏,三人围桌而坐。
  “便是如此了。”身材矮小的辛镣儿面无表情却恭恭敬敬的说:“不敢有一丝隐瞒。”
  梁洛仁眯着眼打量了辛镣儿会儿,笑道:“果然如此。”
  在如此大雪纷飞的时节,固原又依六盘山而立,唐军想攻破只能另辟蹊径,里应外合是最直接,也效果最好的手段。
  梁洛仁早就想到了这一点,之前刻意提防皇甫黎,但很快就随着局势的发展发现,这些被放归的千余俘虏更为可疑……而最为可疑的就是被放归的两员大将,辛镣儿、李正宝。
  “不仅如此。”陆季览捋须道:“只怕还有动摇军心之意……纵观李怀仁手段,最令人惊惧的非战场搏杀,数败突厥,而是逼降苑君璋。”
  梁洛仁有些迟疑,试探问:“雪夜袭杀突厥?”
  “非也非也。”陆季览轻声道:“当年李怀仁不过一介代县令,筹措霞市,开拓商路,迁居民众,硬生生将苑君璋逼入绝境,这等手段……如春风细雨。”
  “苑君璋虽坐拥大军,占据马邑重镇,境内百里无人烟,田地荒芜,为无源之水,无粮草,无民众,又如何还有底气呢?”
  “陛下雄才大略,而李怀仁却尽叙不畅,吾等自然知晓内情,但若是传遍军中,只怕军心不稳……”
  辛镣儿突然插嘴道:“放归之前,唐军许末将于俘虏营挑选人手。”
  “李正宝也是?”
  “嗯。”
  梁洛仁嘴角动了动,侧头看了眼窗外不远处的亲卫,到现在还没有人来通传,显然与辛镣儿一起得邯郸王接见的李正宝并没有袒露心迹的想法。
  陆季览也眼色微冷,“李家在朔方郡也是大族,记得有不少族人随军?”
  如果李正宝的亲卫、族人暗中将李怀仁那些话传播出去,只怕军心不稳……不说别的,仅仅是突厥内乱,就足够了。
  梁军中谁不知道梁师都就是突厥的狗腿子……之前泾州大败还说得过去,就算元气大伤也不是末路,但如果内乱导致梁师都得不到支援,那坚持到明年四五月也没有什么意义了。
  “那日挑选人手,李家族人大都被挑出。”辛镣儿乖巧的加了句,心想你也别怪我……如果我没下定决心,而你下定决心,那倒霉的只会是我。
  陆季览侧头看了眼,“可要即刻搜捕?”
  “不急,不急。”梁洛仁玩味的笑了笑,“只李正宝一人,何能里应外合?”
  “就算带回来百多亲卫也无济于事,要知道光是县城内兵力就逾三千。”
  陆季览眨眨眼,“夏王是怀疑……”
  “嗯,已加派人手盯住皇甫家。”
  “那就等等吧,的确不急。”
  辛镣儿在心里琢磨,自己被交换之前,唐军曾经给了自己一个联络的方式,联络的目标正是皇甫家的皇甫黎,李正宝那边也应该有……不会也是皇甫黎吧?
  此时此刻,县城的西北角,李正宝沉着脸,手持酒壶不时的饮上一口,来来回回在屋子里踱步,脚步时急时缓,显然有些心神不宁。
  虽然不想承认,但李正宝知道自己已经被说服了,自己跟着梁师都那么多年了,年年征战,年年败北,朔方郡已近枯竭,即使依仗突厥掌控两三州之地,那又能如何?
  那位邯郸王已经分析的够彻底了,突厥内乱,已经顾及不到梁师都了,被交换回来之后,李正宝很快通过人脉打听到相关信息,的的确确是突利可汗逼着梁师都……都不是交换人质,而是逼着梁师都将李神符、段德操放回去。
  要知道在颉利可汗死后,梁师都第一时间选择的是都布可汗,如果不是突利可汗取得了极大的优势,梁师都是不会那么乖乖听突利可汗的话的。
  这说明邯郸王没有说谎,突厥的确发生了内乱,如果没有突厥,梁军真的能守得住原州、会州、灵州吗?
  要知道仅仅三个月前,梁军一度攻入陇州、泾州甚至岐州,而那位管国公任瑰率唐军北上,就是在固原城外一场大战击溃梁军,顺势收复原州,若不是两位可汗……别说梁师都了,自己八成都难以生返朔方。
  李正宝脚步一滞,狠狠饮了口酒,苦笑着摇头,即使突厥没有内乱又如何,都布可汗、突利可汗两位联手,不也被邯郸王大败吗?
  长叹一声,李正宝揉着眉心苦思,自己真的要选择为唐军内应吗?
  从感情上来说,自己跟着梁师都已经十多年了,这位陛下对旧部不说多好,但也不像对其他部将那般刻薄寡恩。
  但从实际出发,李正宝已经没有信心了,就连突厥都不是那位邯郸王的对手,梁师都真的能以三州之地进吞关中,进而与大唐争雄天下?
  痴心妄想罢了。
  自己倒不一定要像苑君璋一样安享富贵,也不像皇甫族人一般要使门楣不坠,李家不过是朔方乡间豪族罢了,但如果继续下去,自己能逃得一命吗?
  李正宝不信他日梁师都败北,自己还能幸运的活下来……大唐邯郸王的酷烈之名遍传北地,在草原上都能止小儿夜啼,难道会心慈手软的再次饶自己一命?
  各种念头在李正宝的脑海中翻来覆去的涌现,很久之后,他轻轻推开了门,月光照在他半张脸上,显得隐晦不明。
  “三弟……”
  “大兄。”
  “记得有个亲卫……”李正宝低声道:“是几个月前从俘虏中挑出的……就是那个极擅弓箭的。”
  “是,刘保,就是原州人。”
  “记得他曾经提及,他有个兄弟在皇甫家做门子……”
  “好像是。”
  “叫他来一趟。”
  李正宝不打算立即去联络皇甫黎,倒不是觉得梁洛仁会怀疑自己这种被放归的,而是在担忧辛镣儿……那位到底会做什么样的选择呢?
  先等一等,稍微等一等。
  李正宝觉得,辛镣儿比自己聪颖,也比自己知趣,如今大唐兵锋正盛,突厥都几度大败,不可能容忍梁师都长久占据关中三州。
  如洗的月光洒在被皑皑白雪覆盖的固原县城上,静悄悄的,只在拐角处偶尔见几人活动下被冻僵的身躯,而视线依旧落在目标上。
  第九百二十二章 士气可用
  固原县内被放归的李正宝、辛镣儿有着不同的选择,他们的命运走向了不同的道路,暂时来说,很难说谁的选择正确,谁的选择错误。
  唐军大营中,局势也差不多。
  当李神符疲惫而又羞愧的走进中军大营,在宽阔的大厅内看见那个背手而立的身影的时候,复杂而怨毒的情绪在内心深处滋生。
  当年在河东,自己贵为郡王,出任并州总管,是河东权柄最重的人物,后来还曾经出任河东道行军总管,而那时候的李善不过是个代县令罢了,虽然得陛下信重,但自己何曾将其放在眼中。
  才过去两年,不过两年,一切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……总有些人会习惯性的将自己的过错推到别人身上,李神符显然就是这种人。
  李神符只会想到,若不是李善当年雪夜袭营非要用刘世让,自己就不会被赶到灵州来,如果不是李善去年三破突厥,自己也不会贸然出击,以至于兵败被俘。
  不过李神符心里活动都能翻好几页了,而李善对这个废物郡王没什么观感,这货的确比较废,当年李渊晋阳起兵,同在长安的李神通溜之大吉,后来随平阳公主举兵,而李神符被下狱,也就是因为亲戚关系比较远,所以才没与李智云一起被砍了脑袋。
  之后李神符先是出任并州总管府长史,将上司刘世让弄走之后出任并州总管,在武德五年颉利可汗劫掠河东的时候……颇有战功。
  李善对此倒是不关注,无奈刘世让很关注,专门去查过……一共就两场战,其一是在汾水东侧与突厥交战,斩首五百,俘获战马两千匹。
  其二是在沙河北面大败突厥,生擒突厥大臣乙利达官,缴获颉利可汗所乘战马与铠甲,进献长安报捷。
  基本都是扯淡,从战略上来看,颉利可汗屯兵忻州,身为并州总管的李神符不守太原府,而是后撤到汾州……事实上,那场战事,突厥基本上打穿了整个河东道,都快在龙门饮马黄河了。
  从战事上来看,李神符坐拥数万精锐,一共就打了两场,还只斩首五百,换个将领,是肯定没脸将这列为战功的。
  而生擒突厥大臣,缴获颉利可汗战马、铠甲……说出去那真是鬼都不信,可汗身边的王帐兵至少数以千计,如果唐军都能逼得颉利可汗卸甲弃马了,那突厥骑兵还能扫荡河东?
  不过李善也懒得去管这些,至少半年前的那场大败已经足够证明李神符是个废物了,只是唐初时期,宗室子弟,只要不是谋反作乱,李渊终归是要给他们留个体面的……不然都不会将其换回来。
  怎么去处置李神符,那是李渊的事,但李善可以肯定,只要李渊还在位置上,李神符那是不可能起复了……兵败被俘后放归的将领起复,在唐朝是常事,比如裴寂、刘弘基、刘文静、长孙顺德,还有李高迁都是例子。
  但李神符不同,他不仅将三州之地拱手相让,而且还让李渊、李世民以及半个朝堂都险些在天台山被梁军一网打尽……说白了,如今朝中的局势发生了逆转,很大程度是源自于李神符的兵败。
  别说李渊、李世民了,怕是连太子李建成都要恨死李神符了……要不是这货,自己的太子之位本来是稳稳当当的。
  所以,李善才懒得去管李神符怎么想,而是关注那位中年大汉,平原郡公段德操。
  一方面是因为段德操是李渊的嫡系,深得信重,镇守延州多年,不涉夺嫡之争,另一方面是因为段德操的能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