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5节
作者:
橙汁感谢 更新:2024-09-13 16:11 字数:3532
只是此举一出,恐怕天下人要议论太女,日后会否是暴君了。
毕竟杀人与枭首示众,给人带去的冲击完全不同。
秦国相有些担心,但事已至此,担心误用,已成定局。
今日早朝上定了丁县令的事后,沈玉耀将调查郑家人如何逃脱死刑的事情交给了大理寺,江朱韬她还是很信任的,以郑江两家的关系,江朱韬绝对不可能是那个放过郑家的人。
接着就是正规上朝,今日上朝主要讲的是春种一事。
在大庄这种古代农业大国,春种秋收绝对是最为重要的事情,没有之一,往年皇帝皇后会在立春前后亲自下地耕种。
今年也是如此。
因为各地气候不同,种植粮食不同,所以种地的时间门也不太一样,总体来说立春之后就要开始春种了。
别的地方倒是好说,唯独冬州是个问题。
冬州今年太冷了。
沈玉耀很怀疑现在大庄进入了小冰河时期,不光是冬州,去年京城也很冷,只不过温度下降的不厉害。
但一般来说,开春之后,温度就应该开始回暖,但现在冬州还不时的飘鹅毛大雪,人出门就会被冻死,种地?那地比手里的锄头还硬呢!
有大臣提议,“去年大雪,今年还冷,若是真耽搁了春种,就必须得想办法把人往内陆迁。”
要是气温降得厉害,别说种田了,人不冻死就是好的。
沈玉耀明白,现在大庄没有棉花,达官显贵还可以靠动物皮毛过冬,那些贫民百姓,他们手里只有稻草柳絮,朝廷要是不管,那些百姓不知道要死多少。
有人提出解决方法,就有人站出来反对。
“迁徙并非一日之功,且耗资巨大,今年冬州恐怕会颗粒无收,接手冬州百姓的州,税收也会吃紧。”
话是实话,朝廷除了赈灾外,很少会往底下放粮,而且很多时候朝廷的赈灾粮,就是将别的地方的粮食,调到受灾地。
若是接收冬州来的百姓,当地的粮库就得空了。
那个时候,别说税收不上来,地方不管中央要粮食都算坚强。
可这份“坚强”背后,很可能会有无数百姓因此家破人亡。
所以问题还是得原地解决,将人迁走不是个好办法。
很快大臣们就为这件事炒作了一锅粥,沈玉耀也是眉头紧锁,她听了半天,核心问题就一点。
粮食。
因为粮食产量不足,朝廷入不敷出,地方支撑困难,所以冬州百姓绝对不能往别处走。
天灾不管那么多无可奈何,不让人走,很可能就会面临冬州到了冬天,会大批量死人的情况。
火炕或许能救一救,但火炕要烧,那就涉及到柴火问题,入山砍柴不是什么轻快活计,所以柴价很贵,并且入山就有丢命的风险,冬州百姓烧不起。
煤炭或许能解决,木炭或许也可以,但还是那句话,百姓烧不起。
这个时候那个老问题又出来了,没钱。
所以沈玉耀上来就要找棉花,和出海赚钱,没有棉花没有钱,百姓根本没有活路啊。
好在西北互市没白开,沈玉耀勉强算是找到了一些东西。
“冬州总有春暖花开的时候,到时候冬州播种新粮种,此粮种是从南方小国上寻得,孤命人前去查过,亩产三百斤以上,若是冬州能种,再好不过。”
“亩产三百斤?”
几个户部的官员大为震撼,大庄现在的粮食以粟为主,亩产不过两百余斤。
实际上沈玉耀说三百斤,都是往少里说的,毕竟考虑到冬州比较冷,可能种不太好。
“殿下,敢问这南方小国在何处!”
几个兵部的官员摩拳擦掌,恨不得马上就去那小国附近走马溜一圈。
就连曲川的眼睛都亮了。
那个小国有亩产三百斤以上的水稻!
这句话的重点在水稻的粮种吗?不,重点在那个国家土壤肥沃,能种出更多粮食!
他们大庄,就缺一个粮仓啊!
沈玉耀看出来这几个武将的心思了,干咳一声,让他们之后再说,她会让去南方的斥候同他们细谈。
要不说还是得新生王朝呢,看看这开疆拓土的野心和行动力,真是让人欣慰。
文官们大概能猜出武将的想法,纷纷选择无视,也就是默认。
嗐,哪儿能指望大庄文官会阻止武将打仗呢?毕竟在大庄的朝堂上,一言不合文官和文官都能直接干架。
武德充沛的很。
因为沈玉耀拿出了新的粮种,官员们的心情一下子又好了,什么枭首示众,大部分官员都不在乎了。
一个丁县令的死,若是能换一个高产的粮食,这群大臣能将丁县令杀个百余回。
只是秦国相回家之后,一直是忧心忡忡,他想了又想,命人将他归家的女儿叫来。
秦淑君有些惊讶,这还是秦国相第一次回家后就叫她过去。
今日有什么特别吗?
对了,太女摄政第一天。
秦淑君进书房后,第一句便是问秦国相,“父亲,可是太女做了什么事,爹想让女儿相劝一二?”
秦国相对女儿的敏锐一点儿都不惊讶,甚至习以为常,他点点头,“确实如此,你坐下,爹说给你听。”
接下来秦国相将沈玉耀一意孤行,非要将朝廷官员枭首示众的事情说了一下,最后感叹道:“太女实在是过于强硬,人既然已经死了,何必做吃力不讨好之事,她毕竟还未曾真的登基啊。”
自从秦淑君跟着沈玉耀混之后,秦国相其实就隐隐站队沈玉耀了,他是真的为沈玉耀担心,怕她此举会带来滔天祸患。
秦淑君皱了皱眉,倒是与秦国相有不同的看法。
“爹,此事一定有人在背后推波助澜,太女可能并非仅仅是为了泄愤,她或许是想要警告幕后之人。”
“恩,爹也明白,但郑家的事还能与谁有关?太女此举不是与那位对着干吗?”秦国相说的那位,很显然就是郑家现在唯一一个位居高位的人。
太后。
虽说太后不掌权,但人家是长辈,光一个宗族辈分就能压得沈玉耀死死的,更不要说多年来,太后对她疼爱有加,她若是动手,那就是不孝。
秦淑君也明白这个道理。
“爹,咱们这位太女,她性子没有看上去那么柔和。”
这还用你说?她都把人枭首示众了!
秦国相想到丁县令和之前一刀穿胸,还被说成自杀的敬王,就觉得头顶一凉。
他为官多年,扪心自问不算太清白,官场上谁能保证自己一直清清白白呢?
如果有朝一日,太女查到他头上怎么办?
秦国相不得不考虑这件事,到时候他如何保住一家老小?要不干脆……
“爹!太女乃是正统,是陛下亲自选定,宗族承认,天下皆知的正统,而且她不是余太子。”
知父莫若女,秦国相脑子里小心思刚动,就被秦淑君看穿了。
秦国相看了眼女儿,叹口气,“爹知道,但是咱们秦家,不能落得郑家一样的下场啊。”
他想让秦家更长久一些,不要跟郑家一样彻底灭亡。
“女儿不才,愿为爹爹分忧。”秦淑君想起之前沈玉耀曾经跟她说过的话,再看看眼前天下学子表率的爹,心里一动,“爹,您说女子能不能入朝堂?”
“女子入……”秦国相不自觉的扬高了音调,但是说着说着,声音又几乎没了。
他听到这句话第一反应就是怎么可能?女子入朝堂那太荒唐了可是他想起太女,想起六公主,又觉得这都不是个问题,不管女子能不能,现实是已经有了。
他们连女帝都要有了!
“爹爹上奏,请太女开女子科举,选拔人才,再设女子书院,如何?”
秦国相觉得女儿疯了。
秦淑君又说,“爹爹送女儿入朝为官,只要女儿为官,我秦家,就永远不可能如郑家一般倒下。”
不要像郑家一样送女儿联姻,因为入了后宅的女子,她们没有任何话语权,即便是贵为皇后、太后,都不能左右丈夫和儿子的决定。
但是为官不一样,就像秦国相,他牵扯入太子之乱,最后连太子都死了,他却还活着。
因他地位特殊,能力极强,所以他成了唯一一个全身而退的人。
秦国相看着女儿,不得不承认,他觉得女儿说的对,他的思路在一条从未有人走过的路上,开始狂奔。
连皇帝这等守成之君,都能为千秋计,力排众议送女儿上位,他为何不能?
几个皇子资质平平,而他的儿子也是资质平平,远不如女儿强。
为何他不效仿陛下,为秦家未来,送女儿上位呢?
反正女儿曾经是太子妃,日后多半不会再嫁,而她若有孩子了,生下来一定是姓秦的。
“此事,太女曾与你说过?”
“是,太女早有心要为天下女子,开辟一条通往朝堂的路。”
“好,你容为父多想想。”
秦国相需要经过深思熟虑,方能想好要不要走一条无人走过的路。
第79章
在秦淑君奋力说服秦国相的时候,沈玉耀正在和太医讨论用药的方子。
皇帝就在一旁听着,他看上去还不错,和之前差不多,甚至因为昨天没有怎么处理公务而是早睡,气色看着更好了些。
但是他头顶的白发还是很明显,甚至更多了几根。
内里空虚,表面看着再强大,也终究走不长远。
太医没有明说,但无论是沈玉耀还是皇帝,都能感觉到他的言下之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