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54节
作者:寒梅惊雪      更新:2024-10-09 17:03      字数:4130
  “如何辨得?”
  梁芳问道。
  俞谷喟然道:“大人,偶然出一两个马车不足为奇,但晋商之中,罕有马车队,即便是大商之家,一口气也拿不出如此多马匹吧?再说了,商人代步载货,多以牛车、骆驼、骡子为主,谁会舍得用骏马?除了官,还应该是有些地位的官,才会有如此排场吧。”
  梁芳点了点头,眉宇之间有些忧愁,道:“怕来得是军官啊。”
  俞谷也不由地担心起来。
  现在陕西白莲教作乱的消息已是满城风雨,山西布政使衙门已下达了通知,要求各级府衙提前编伍,随时准备征调民力运输物资前往陕西。
  一些有卫所关系的人也打探到消息,卫所已经在严格训练,开始动员军士了。
  说不得会有一场大的战事。
  恐怕也只有武官,才能一次带出来这么多马匹吧?
  无论对方是文臣还是武官,梁芳都需要率一众驿卒在道路旁接待。
  马车队停了下来。
  胡濙掀开帘子,不等马夫放好马凳,便直接跳了下来,看了看眼前的驿站,吩咐道:“传话下去,在此短暂休息,天黑之前入城。”
  梁芳走上前,行礼道:“在下驿丞梁芳,敢问大人是?”
  胡濙拿出了朝廷文书,递给梁芳,道:“合计一百二十人,烦请驿丞准备饭食,另外再喂下马。”
  梁芳眯着眼睛看了半天,也不知道宣传司是个什么鬼,朝廷衙门里根本就找不到这个部门,但文书中的印章是做不了假的,只好安排俞谷带人接待,然后说道:“大人此行人员较多,驿馆这里还需多准备一二,还请诸位大人入驿馆休息。”
  胡濙没有客气,收回文书便带人进入驿馆,这一路之上颠簸不定,昼夜兼程,可算是疲惫至极,可不到太原,不可长时间休息,若一口气泄了,这人很可能会垮掉。
  周孟简揉着腰,坐在了胡濙面对,抱怨道:“原以为跟着胡大人能吃香喝辣,不成想先被折腾了几千里,这个罪,堪比流放啊。”
  周述敲了敲桌子,瞪眼道:“慎言。”
  胡濙放低姿态,道:“两位自然一点的好,我们现在是一条绳上的蚂蚱,皇上钦点,我们三人负责宣传司事宜,若办不好,是我们三人担待。眼下即将进入太原城,我们大明日报第一版,该如何写,需选好事才是。”
  周述深深看了一眼胡濙,虽说三人乃是同科进士,但胡濙成绩实在是太差,根本无法与自己与弟弟相提并论,自己是榜眼,弟弟周孟简是探花,而胡濙,只是二甲……
  但令人意外的是,朱允炆竟在组建宣传司时,以胡濙为主,让自己与周孟简配合行事。
  周述与周孟简最初都十分不解,论才学、论考试成绩、论家世背景,论朝廷关系,他胡濙哪一条能比得上我们兄弟?
  但自京师至太原,这一路奔波,让周述改变了对胡濙的看法,此人极是能吃苦耐劳,实干远大于言谈,且极为自律,说一日赶百里,那就百里,说一百八十里,那催马如飞,连夜赶路,也要走一百八十里,哪怕是不少人都累得吐了,也只是简单休息下便上路。
  两千余里,只用了短短十六日!
  “第一版大明日报,自需要用心来选,不过依我来看,首版是不是需要先讴歌朝廷,赞赏建文新政?”
  周述认真地说道。
  胡濙微微皱眉,周述的这个想法恐怕不是个例,跟随在队伍之中的还有一些新科进士,如黄宗晦、陈义生等,他们都希望将建文帝相关的内容放在首版之中。
  毕竟,第一版极具历史价值,史学家会记住这一板,朝廷会记住这一版,百姓也会记住这一版。
  赞美建文帝新政也好,写一篇辞藻华丽的赋也好,实在没文化,写几句“建文皇帝好,真的好”也是可以的。
  总而言之,第一版中,不能没有建文皇帝的位置。
  这就是所谓的政治正确。
  不管合不合理,应不应该,一切服务于政治正确。
  周孟简赞同周述的想法,提议道:“我认为,我们在抵达太原之后,先安置好先期到来的匠人,做好准备。至于这第一版内容,应听一听茹巡抚的看法。”
  胡濙凝眸,这还没入太原城,难道说自己这宣传司郎中就成空架子,毫无裁断之权了?
  不过茹瑺在太原,倒很难绕过他去。
  “大明日报第一版,需要引起更多人的关注才行。若通篇为仁义道德,朝廷政务,且不说目不识丁的百姓家,就是富户、士绅,他们会看吗?会掏出钱财购买吗?”
  胡濙忧虑地问道。
  周述与周孟简没有退让,若首版没有表达对皇上的忠心,不把皇上拍舒服,拍开心了,那这事是说不过去的。
  “罢了,此事到城中再议吧。”
  胡濙叹了一口气。
  看来有时候太过看重别人的意见,会束缚自己的手脚。
  梁芳走过来,在一旁招待道:“若有不周,还请几位大人见谅。”
  没办法,驿丞看似是一个官,实则是不入流的官。
  虽然说他们也领朝廷的工资吃饭,但在朝廷的官职序列中,找不到驿丞这个官名。
  不管来的是什么人物,肯定都比驿丞官大,见谁都得小心伺候着。万一遇到脾气不好的,挨揍一顿,那也是没地方说理去的。
  胡濙看了一眼梁芳,刚想说不碍事,突然想起什么,问道:“这太原,或山西可有什么大事件?”
  梁芳微微一愣,心思急转,看这些人一脸倦态,又不知山西大事,怕是从外地赶来,外地到太原的官,还如此多人手,怕也只能是京师来的了。
  想到这里,梁芳更是谨慎,道:“不瞒几位,这山西最近还真有些大事。”
  “哦,还请梁驿丞好好讲讲。”
  胡濙说着,自袖子中取出一张崭新的大明宝钞,字贯一百文,交给了梁芳。
  梁芳眼神一亮,顺手便收下藏了起来,道:“这最令人不安之事,当属陕西白莲教作乱,山西风声鹤唳,卫所正在练兵,府衙、县衙也都在准备征召民力,似有大事。”
  “陕西白莲教作乱,还不会波及到山西来吧?”
  周孟简不解地问道。
  梁芳感叹一声:“未必啊,三年前陕西白莲教作乱,波及数省,朝廷调用大军,又有长兴侯压阵,才击溃白莲教徒,王金刚奴还杀出重围,逃脱而去。如今死灰复燃,怕实力更胜往日。听说文县已经丢了……”
  胡濙一脸担忧,心中却静如止水:
  朝廷的天字号计划,已经开始了。
  第四百二十章 卖报小郎君,建文报搞辟谣
  梁芳是本地人,又是老驿丞,见多识广,很会说事,几句话下来,便将听来的消息添油加醋,绘声绘色地告诉了胡濙等人。
  什么文县失守,军兵战死无数,王金刚奴正在占领略阳,声势浩大……
  说严重点,未必是一件坏事。
  梁芳是这样想的:
  事情越严重,那朝廷越重视。朝廷越重视,那事情就越容易搞定……
  耿炳文不是还活着的吗?
  拉到陕西接着用用不挺好的。
  毕竟对王金刚奴而言,耿炳文的名字应该是个噩梦吧。
  可惜自己只是一个驿丞,没办法给皇上大人传话,不过这些人应该是从京师来的,估计是有权向上递折子的,如果自己把事情说严重点,把他们给吓到了,说不定消息就会传到皇上耳中,到时候耿炳文出山,王金刚奴也只能为奴了。
  周述、周孟简等人不知道其中玄机,听得一愣一愣,好像王金刚奴已经打下大半个陕西,西安府岌岌可危,随时可能将战火烧到山西来。
  胡濙很郁闷,皇上安排自己当宣传司郎中,为的就是宣传这种事,现在好了,人尽皆知,还宣传什么去?
  还真是好事不出门,坏事传千里。
  这民间消息的传递速度,未必比那八百里加急慢啊。
  看来自己需要改变策略了。
  等梁芳忽悠完,周孟简都已经有些颤抖了,拉着周述的胳膊,说道:“我们要立刻上奏朝廷,此间事,已成危局也。”
  “够了。”
  胡濙低沉着嗓音,厉声说道:“这些事自有巡抚处置,我们做好自己的事便好。走吧,去太原!”
  一行人离开驿站,进入太原城。
  茹瑺收到了胡濙入城的消息,并没有亲自出面,而是安排杨溥负责接待与安置。
  考虑到宣传司需要办报业,需要不少人手,府衙里面如何都是安置不下的,便在府衙西面,找了一处废弃的大宅院,交给胡濙等人,命人采购居所用度。
  胡濙安排众人打扫整顿,并传话休息一日,之后便与杨溥进行密谈。
  杨溥知晓胡濙的真实目的,见没有其他耳目,便对胡濙说道:“宣传司初创,需博名于外,第一版需要引起诸多重视,打出名号。只有如此,才能将消息广传于外。你认为,第一版如何写合适?”
  胡濙沉吟良久,才说道:“依周述、周孟简等人所言,第一版最显眼之处,当以皇帝为尊,作诗行赋,彰显建文厚德仁政。然第一版内容有限,若此内容占篇过多,怕不利于大明报进入民间。”
  杨溥也清楚这一点,既是大明报,又是建文帝推出的,第一版上没他,怎么都说不过去,万一被人扣上一个不尊君主的帽子,可是一辈子都可能抬不起头。
  但问题是,第一版最显眼的位置,它篇幅有限,都说好钢用在刀刃上,这好版面也得用在更重要的事件上……
  杨溥叹息道:“此事我会与茹大人商议之后再作决定。眼下计划第一步已顺利完成,第二步也应在进行之中,若无意外,消息应会在三五日内传到山西,你们的时间只有这么多。”
  “第二步吗?”
  胡濙清楚整个计划环环相扣,步步衔接。
  想到第二步的内容,胡濙眼神一亮,说道:“第一版的内容,就以第二步计划为准,不过在行文上,需要如此……”
  杨溥听闻之后,刚想反驳胡濙,但转念一想,便也不再说什么,转而去找茹瑺商议第一版首页到底如何写。
  茹瑺十分简单地解决了这个胡濙、杨溥等人认为十分棘手的问题。
  既然版面有限,极为珍贵,那就全都留着写大事件吧,至于要尊重下皇帝大人,那容易,报纸名字就定为:
  大明建文报。
  这都以年号命名了,谁还能说不够尊重皇帝大人?
  如果朱允炆在的话,也会点头认可,毕竟明代中期还出了景泰蓝陶瓷,景泰,不就是朱祁钰的年号嘛,用这个名字,那也是为了讨皇上开心起的名字啊……
  前有洪武通宝,后有建文报,多简单,多明了。
  匠人筹备速度很快,相应的物资山西也不缺,随行匠人还带来了不少空白雕版,只要有文章,马上可以雕刻,刷印,晾干,整理成报,然后拿出去发卖。
  胡濙听从了朱允炆的安排,在太原城中以每日十五文的价,招揽了三百余十余岁的少年,他们的任务就一个:
  卖报。
  因为年龄小,专司卖报,城中士民多将其称为卖报小郎君。